轴承是工业消耗品,如在运转过程中出现故障,怎样判断并处理是关键。今天给大家就介绍一下轴承常见故障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轴承温度过高
在设备运转时,安装轴承的部位允许有一定的温度,当用手抚摸机构外壳时,应以不感觉烫手为正常,反之则表明轴承温度过高。
原因:
润滑油质量不符合要求或变质,润滑油粘度过高;
机构装配过紧 (间隙不足) ;
轴承装配过紧;
轴承座圈在轴上或壳内转动;
负荷过大;
轴承保持架或滚动体碎裂等。
2.轴承噪音
滚动轴承在工作中允许有轻微的运转响声,如果响声过大或有不正常的噪音或撞击声,则表明轴承可能存在故障。
原因:
质量不合格、内部有杂质、游隙不当等。
安装不当,如安装过紧或过松、安装位置不正确、配合面不清洁等。
轴承座或轴部件的形位公差偏差较大,导致轴承受到挤压变形或安装不良。
润滑油质量不符合要求或变质,润滑油粘度过高。
轴承受到外部干扰,如外部振动、冲击、温度变化等。
3.滚道表面金属剥落
轴承滚动体和内、外圈漆道面上均承受周期性脉动载荷的作用,从而产生周期变化的接触应力。
原因:当应力循环次数达到一定数值后,在滚动体或内、外圈滚道工作面上就产生疲劳剥落。
如果轴承的负荷过大,会使这种疲劳加剧。另外,轴承安装不正、轴弯曲,也会产生滚道剥落现象。轴承滚道的疲劳剥落会降低轴的运转精度,使机构发生振动和噪声。
4.裂纹缺陷
部分缺口有裂纹。
原因:主机的冲击负荷过大,主轴与轴承配合过盈量大;也有较大的剥离摩擦引起裂纹;安装时精度不良;使用不当(用铜锤、卡入大异物)和摩擦裂纹。
5.轴承假性布氏压痕
在微振期间,滚动体和滚道轮的接触部分由于振动和摇动造成磨损有所发展,产生累似布氏压痕的印痕。
原因:在运输过程中,轴承在停转时的振动和摆动。振幅小的摆动运动。润滑不良。
6.保持架碎裂
润滑不足,滚动体破碎,座圈歪斜等。此时应检查使用条件和润滑条件,重新研究保持架的选择。
7. 轴承不对中,即偏载
轴承不对中的征兆是滚珠在滚道上产生的磨痕与滚道边缘不平行。
偏载量过大会产生轴承和轴承座异常温升和保持架球磨损。不同的轴承类型有不同的允许的偏载量。一般调心轴承具有最好的偏载能力。但是其他轴承可以通过优化滚道几何尺寸等达到增加一定偏载能力的目的。
8.轴承配合松动
轴承配合松动导致配合部件的相对运动,如果这个相对运动轻微但不间断,则产生磨损,习惯称为“蠕动”。
这种磨损产生颗粒,并氧化成特殊的棕色,导致研磨和松动加大。
如果松动增大到内圈或外圈的显著运动,安装表面(孔径,外径和侧面)将磨损和发热,引起噪声和晃动。
9.塑性变形
轴承的滚道与滚子接触面上出现不均匀的凹坑,说明轴承产生塑性变形。
原因:
轴承在很大的静载荷或冲击载荷作用下,工作表面的局部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低速旋转的轴承上。
10.剥离
运转面剥离,剥离后呈明显凸凹状
原因:
负荷过大使用不当
安装不良
轴或轴承箱精度不良
游隙过小
异物侵入
发生生锈
异常高温造成的硬度下降